自治区地质局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十四五”公益地质工作规划》的通知

索引号 640000043/2021-00323 文号 宁地发〔2021〕49号 生成日期 2021-11-2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所属机构 自治区地质局 责任部门 局规划处
有效性 有效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十四五”公益地质工作规划》已经自治区地质局党委2021年第3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

                                                                20211123

(此件依申请公开)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十四五”公益地质工作规划


十四五”(2021年—2025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公益性事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地质工作发挥作用、体现价值、服务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科学编制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十四五”公益地质工作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十二次党代会及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履行好自治区地质局公益性职责,发挥好地质工作服务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根据《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的决定》《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十四五”规划》《宁夏绿色矿业发展专项规划(2021—2025年)》等,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十四五”公益地质工作规划》。

本规划确定了自治区地质局“十四五”时期公益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是指导未来一段时期自治区地质局地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及成效

十三五”时期,自治区地质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公益性地质事业职责,围绕自治区重点工作和重大战略需求,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勘查、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服务、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地质信息化建设及服务、地质科技与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自治区矿产资源安全保障、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自然资源管理技术服务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在基础地质调查方面。完成六盘山北段彭堡幅等415万区域地质调查1668平方千米、同心县幅等31:5万新构造-活动构造区填图1180平方千米、永宁县幅等51:5万综合地质调查1784平方千米。完成固原、吴忠-灵武等地区1:5万重力测量8037平方千米,重磁电物探剖面测量366千米。启动了银川城市地质调查。在银川、石嘴山、吴忠等地开展放射性水平调查6090平方千米。调查宁夏古生物化石点161处,新发现化石点6处。开展石嘴山富硒土地调查1050平方千米,圈定富硒土地706平方千米,富硒耕地446平方千米。完成固原地区旅游地质资源调查面积2629平方千米。

2.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实施宁夏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调查,遴选煤、页岩气、磷矿等战略矿产储备地13处和勘查储备区2处。完成固原炭山地区油页岩地质调查,圈定中型油页岩矿产地1处,预测油页岩资源量4.46亿吨(约折合页岩油资源量4769万吨),预测含油煤资源量2.5亿吨。启动石嘴山市惠农区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实施了中卫市卫宁北山地区地质勘查资料汇总研究工作,新圈定找矿靶区3处。

3.在矿产资源勘查方面。实施中卫深井勘查区东部煤炭资源普查,查明资源量3467万吨,预测资源量7100万吨。实施银星一号煤矿11采区南翼东南部煤炭资源勘探。在中卫、吴忠等地区开展非金属矿产勘查项目20个,提交灰岩资源量16.1亿吨、冶镁白云岩资源量2306万吨、石膏资源量17.7亿吨。在固原等地开展建筑石料用灰岩和砂石料资源调查,预测资源量10105万立方米。完成固原市原州区硝口-上店子南部岩盐矿勘探,提交岩盐资源量25亿吨。实施青铜峡双圈铜矿详查,提交铜矿资源量1423吨。完成地热资源钻探进尺16838米,在银川市滨河新区首次发现全区对流型地热资源,出水量2.9万立方米/日。

4.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服务方面。实施水文地质勘探孔115眼,钻探进尺17445米。完成陕甘宁革命老区5个图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和沿黄经济区7个图幅1:5(水工环)综合地质调查共6862平方千米。开展沿黄生态经济带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效应调查评价等项目。完成闽宁镇生态移民聚集区等4处城市供水新水源地勘探,评价可开采资源量19.1万立方米/日。完成全区36个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红线划定及永宁县等8个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调整,参与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宁夏)项目。完成30个城镇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和30个加油站地下水污染调查,协助实施地下水污染监测网建设。完成宁东煤炭基地生态地质环境动态调查与评价。

5.在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治理方面。实施贺兰山红果子沟煤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复绿工程,成为宁夏煤炭露天开采类企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标杆工程”,得到了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高标准完成了石嘴山市惠农区落石滩二道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固原市清水河上游采砂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黄河宁夏段卫宁右岸沙坡头区常乐段标准化堤防工程等项目。

6.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面。完成吴忠市利通区、红寺堡区等三市十县(区)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提升了地质灾害防治的精准性。完成原州区、隆德县等地5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工作,消除了地质灾害对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完成2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设备安装工作,为动态掌握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奠定了重要基础。承担了隆德县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试点工作,进一步查清了隆德县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区域抗灾能力,支撑了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利用探地雷达在固原市区主干道开展了城市地质灾害监测排查。共计完成各类地质灾害评估120余项。

7.在地质信息化建设及服务方面。初步建成局级平台院级库、地质业务专网和宁夏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与自然资源业务专网实现连通,与中国地调局地质云平台省级节点实现链接。启动了银川都市圈三维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宁夏地下水资源环境信息系统、高分遥感空间规划智能监测系统等专业应用系统建设。建成宁夏地学数据中心,已收入各类岩心资料23000余米。建成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宁夏数据与应用中心(简称“高分宁夏中心”),已向30多家单位提供数据应用服务。完成了全区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编制了勘界定标技术指南和规程。完成了北山成矿带矿山遥感解译与外业查证和大西北地区自然资源遥感综合调查等项目。

8.在地质科技与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实施地质科研项目158个,出版科技专著(含科普图书)15部,发表科技论文392篇,获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5项,获国土资源科技奖、宁夏科学技术进步奖、宁夏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等成果奖项11个。宁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等3个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宁夏地质矿产等2个院士工作站和自治区地质局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稳步建设,其中宁夏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科技创新团队荣获自治区首届创新争先奖。“十三五”期间,柔性引进了2个国内科技创新团队,建立了1个自治区科技创新中心。建立了宁夏地热能资源应用推广中心等5个科技中心和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填图野外试验创新、国土资源野外观测研究等科研基地。宁夏地质博物馆荣升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中国地质学会第一批地学科普研学基地(营地)。“十三五”期间,全局有6人荣获金罗盘奖,1人获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人为自治区领军人才培养对象,2人入列自治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为青年拔尖人才,9人为自治区青年托举人才,有1人入选国家首批图幅地质填图科学家。

9.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方面。20179月,自治区地质局与中国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成立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研究中心”,于2017年和2019年中阿博览会期间召开了两次“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推进交流会”,与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摩洛哥、约旦、毛里塔尼亚能源与矿产资源部门签署了《关于协同推进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会议纪要》,举办了“2019年阿拉伯联盟国家能源与矿产资源管理官员研修班”。先后派出专家学者出访埃及、摩洛哥、苏丹、加纳、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蒙古等国,开展技术服务对接。完成了“阿拉伯国家(地区)遥感地质图初步编制”“尼罗河地区多源遥感数据洪水淹没监测示范研究”等多项技术服务工作。编制《摩洛哥矿产资源潜力及矿业投资环境研究报告》和《毛里塔尼亚1100万地质矿产图》。

10.在自然资源管理服务方面。参与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中的“宁夏基础地质调查、非煤矿产资源勘查专项规划”“宁夏煤炭资源专项规划”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中的“宁夏能源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宁夏基础地质调查与非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规划”“宁夏绿色矿业发展规划”等编制。协助完成了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四个市级和青铜峡、中宁两个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开展了《宁夏自然资源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专题研究》等专题研究。协助编制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2011—2020年)>实施情况总结评估报告》。参与了自治区20192020年度绿色矿山遴选(共计22个)。制定并发布了《宁夏绿色勘查技术规程》《宁夏普通建筑用砂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规程》等12个地方标准。

(二)形势与需求

1.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提升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水平,需要持续加大矿产资源调查勘查工作。发挥我区矿产资源比较优势,强化优势矿产资源供给,优化全区能源及其他资源消费结构,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推动自治区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全区煤炭、煤层气、地热、石膏、石灰岩等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的调查力度,不断提高全区优势矿产资源勘查程度,以提升全区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全区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2.建设美丽新宁夏,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需要地质工作提供新支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是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通过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时代赋予宁夏的历史重任。地质科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地表演化的科学,美丽新宁夏建设,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地球系统科学的指导,离不开生态地质调查评价,离不开对资源环境变化规律的认识,而这些工作内容和方式有别于传统地质工作,需要地质工作提供新支撑,给出有效的地质解决方案。

3.推进地质服务数字化发展,提升地质工作服务质量效率,需要加快地质信息化建设步伐。地质数字化发展,是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地质工作服务质量效益的重要保障。目前,全局“地质信息孤岛”问题依然存在,地质大数据汇聚管理与信息挖掘应用能力不强,信息化基础设施普遍落后,需要加快建立地质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持续提升高分宁夏中心数据应用服务水平,提高地质成果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4.发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作用,塑造核心竞争力新优势,需要强化地质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创新已居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目前,全局地质科技创新基础条件较为薄弱,科技创新团队、科研平台体系和科技创新激励制度建设有待完善,科技领军人才缺乏、创新团队建设成效不高、人才队伍梯队结构与分布不尽合理。“十四五”时期,需要提升全局地质科技能力水平,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重塑局系统地质业务核心竞争力,用科技创新支撑和服务地质调查工作,不断提升地质工作的科技含量和工作成效,以更好发挥地质科技创新驱动的战略引领作用。

5.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水平,需要地质工作实现转型升级。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的更高要求,要服务自治区“九个重点产业”和“十大工程项目”,地质工作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融合,需要在服务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新领域,在服务能力和水平上不断实现高质量。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十二次党代会及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精心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立足公益性地质服务职责,全力保障矿产资源安全,大力支撑生态环境保护,精心服务自然资源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等核心能力建设,为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需求导向,突出目标引领。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民生福祉改善等重大需求,着力解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质瓶颈问题,以推动地质工作服务的高质量。

2.坚持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传统地质工作与新兴地质工作,立足公益性地质工作职能定位,主动服务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自然资源管理,重点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开展相关基础性和战略性地质工作。

3.坚持信息共享,突出服务功能。持续整合各类地学数据,建立数据加工、汇聚管理和共享服务的技术支撑体系,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地质大数据平台建设,打造智能化地质业务管理系统,向数据信息化、服务多元化转变,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面丰富、智能高效的地质数据信息服务。

4.坚持创新驱动,突出能力建设。用科技创新驱动支撑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实现地质调查工作与科技创新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科研属性,加强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科技投入,构建传统地质、地质科研和科研辅助等人才的合理配备,提升地质调查工作科技质量和创新水平。

(三)主要目标

主要从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勘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地质信息化建设及地质科技与人才建设方面谋划2021—2025年工作,并展望到2035(专栏1)

1.十四五”预期目标

1)基础地质调查。争取实施清水河流域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卫宁平原1:5万综合地质调查;开展六盘山盆地北部1:5万重力测量;围绕黑山峡等自治区重大工程建设需求,参与综合地质调查和关键地质问题研究;持续实施银川城市地质调查,适时开展固原等重点城市地质调查;参与自治区重点地区地下空间与资源调查;开展自治区优质特色农业产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开展自治区重点地区旅游地质资源调查。

2)矿产资源调查勘查。开展全区优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开展石膏、白云岩、石灰岩等自治区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及三类矿产资源调查勘查;实施新一轮全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开展煤炭、煤层气、页岩(油)气、地热等能源资源调查;争取开展自治区战略性矿产及新兴矿产资源前期调查;实施煤炭等自治区重要矿产资源勘查1-3项,实施石膏、石灰岩等自治区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5-10项,实施地下水资源调查勘察1-2项,以提升全区矿产资源及水资源安全保障水平。

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继续实施沿黄生态经济带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效应调查评价;适时开展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地质调查与综合评价和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实施重点地区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探索性开展碳储碳汇地质调查评价;参与全区地质灾害调查、绿色矿山建设及“三山”重点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修复改造工程。

4)地质信息化建设。持续建设地质信息资源库,实现全局地质资料的数字化汇交、存储、借阅等统一管理;完善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推进各专业应用系统建设开发,完善地质云省级节点,实现地质数据信息在地质云宁夏门户的公开发布与服务,并定期更新;不断提升高分宁夏中心服务能力,拓展应用服务领域,实现高分卫星数据年度覆盖全区2-4次,数据处理能力达到200/天,高分卫星应用实现全区主要行业部门覆盖,地市、县级高分应用示范有成效。

5)地质科技与人才建设。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团队等科研基础平台建设持续加强,地质基础研究水平逐年提高,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优化。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及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水平及推广应用效果进一步显现,地质科普水平不断提高。每年开展地质科研项目5-10个。


                       专栏1  规划实现的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指标属性

基础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含综合地质调查)

平方千米

   2000

预期性


城市地质调查

项目个数

   1~2

预期性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项目个数

   1~2

预期性


地下空间与资源调查

项目个数

   1~2

预期性


旅游地质资源调查

项目个数

   1~2

预期性

矿产资源调查勘查

优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项目个数

1

预期性


能源矿产调查评价

项目个数

   3~5

预期性


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

项目个数

1

预期性


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

项目个数

  12以上

预期性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生态地质调查评价

项目个数

   1~3

预期性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项目个数

   1~3

预期性


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

项目个数

   2~3

预期性


碳储碳汇地质调查评价

项目个数

1

预期性

地质信息化建设

地质信息资源库及相关平台、中心、应用系统建设及开发

项目个数

   2~3

预期性


地质云省级节点持续更新,地质业务专网建设定期维护

项目类别

2

预期性


高分宁夏数据中心建设与推广应用

项目类别

   2~4

预期性

地质科技发展与人才建设

地质科技创新研究

项目个数

  25~40

预期性


地质科技创新平台、人才能力建设

项目个数

  15~30

预期性

2.2035年预期目标

继续实施1:5区域(综合)地质调查工作,开展重点地区较大比例尺图幅综合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全面融入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及安全保障体系中,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全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地质和资源环境调查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支撑。全区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程度显著提升。生态遥感监测精度及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地质科技创新、科普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基础地质与矿产资源保障工程

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调查,重点实施优势矿产资源勘查,不断提升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水平。

(一)基础地质调查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需要,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区域重力调查、城市地质调查、地下空间与资源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旅游地质资源调查等工作(专栏2)

1.区域地质调查

实施清水河流域新生界覆盖区和活动构造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重点开展流域内区域成矿背景、新构造(断裂)活动、新生界及基底地层特征、隐伏地质体等特征调查,为地质找矿选区、重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供地质依据。争取实施青龙山地区惠安堡(J48E016019)、刘家石嘴子(J48E017019)和白家滩(J48E018019)等31:5万区域地质调查,查明区内中新元古代地层及岩相地理-古构造环境、早古生代地层及古岩相地理-古构造环境、青龙山东麓隐伏断裂特征及活动性、鄂尔多斯地块西缘中段逆冲构造、第四纪地质及地质生态环境效应。参与黄河黑山峡地区综合地质调查及关键地质问题研究,为自治区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2.城市地质调查

持续开展银川城市地质调查,积极推进固原市等城市地质调查,完善城市地质空间、资源环境、地质灾害等要素调查内容,不断提升对银川市等重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环境和地质灾害隐患的认知程度,整合城市地质数据,探索建立动态更新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形成基础性综合地质框架数据体系,为城镇化建设管理和区域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服务。

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持续开展银川平原、卫宁平原等重点农业产业区1:5万或较大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对富硒区土地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圈定可供适宜富硒农作物种植开发的耕地范围,并进一步探索研究不同土地类型调查成果的应用路径。持续探索不同地质背景“名、特、优”农产品与地球化学元素关系,研究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为生态农业和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4.区域重力调查

开展六盘山盆地北部1:5万重力测量,利用六盘山盆地中南部固原地区和海原凹陷以往完成的1:5万重力资料,统一进行资料信息提取和综合解释,结合精测剖面及相关地质资料对六盘山盆地及周边进行深部地质构造综合研究,为六盘山盆地深部矿产及地质灾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5.旅游地质调查

围绕自治区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开展重点地区旅游地质景观资源和地质遗迹资源调查,挖掘旅游地质资源内涵,力争新发现一批优质旅游地质资源,持续提升旅游资源科学价值。深入研究具有特殊保护价值和科普价值的岩石、矿物及地质现象,积极参与地质公园、地质文化村建设,为“塞上江南”黄河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地质支撑。

                 专栏2    基础地质调查主要工作

序  号

   类型

     工作内容

资金来源

    时 间

  1

区域地质调查

宁夏清水河流域新生界覆盖及活动构造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

财政资金

2021—2025

  2

区域地质调查

青龙山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

财政资金

20222025

  3

区域地质调查

黄河黑山峡段基础地质调查和关键问题研究

财政资金

20222025

  4

区域重力调查

六盘山盆地北部1:5万重力测量

财政资金

2021—2022

  5

城市地质调查

银川市等城市地质调查

财政资金

20212030

  6

地下空间与资源调查

宁夏地下空间与资源调查

财政资金

20222024

  7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银川平原重点地区土地质量调查评价

财政资金

20222025

  8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卫宁平原重点地区土地质量调查评价

财政资金

20242025

  9

旅游地质调查

重点地区旅游地质资源调查

财政资金

20222025

(二)矿产资源调查

开展全区优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实施煤炭、煤层气、地热、页岩(油)气等能源矿产和金、钴等战略性金属矿产资源调查,重点实施石嘴山地区煤炭煤层气调查选区、韦州矿区煤层气资源调查、石嘴山地区和固原六盘山盆地页岩气资源调查;开展卫宁北山金、钴等多金属矿产和煤炭伴生镓、锗等矿产的综合调查与研究;参与石嘴山陶乐-滨河新区和固原六盘山地区地热资源调查;参与全区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和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地质服务工作(专栏3)

             专栏   3 矿产资源调查主要工作

序 号

        工作内容

资金来源

时 间

  1

煤炭等优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财政资金

2021—2025

  2

宁东煤田、宁南煤田煤炭资源(含特殊用煤)潜力调查评价

财政资金

2021—2025

  3

石嘴山地区煤层气调查和勘查选区

财政资金

20212023

  4

韦州矿区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

财政资金

20222025

  5

宁夏陶乐-滨河新区段“隆起断裂型”地热资源调查

财政资金

20222024

  6

宁夏石嘴山地区页岩气和煤层气资源调查评价

财政资金

20212023

  7

宁夏固原六盘山断裂带地热资源调查评价

财政资金

20232025

  8

宁夏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

财政资金

20212023

  9

卫宁北山地区金属矿产地质调查研究

财政资金

20222025

10

二类矿产资源(除煤、石膏和石灰岩外)国情调查

财政资金

  2021

11

三类矿产资源国情调查

财政资金

  2021

12

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工作

财政资金

20212035

(三)矿产资源勘查

围绕自治区矿产资源产业发展需求和水资源管理等工作,开展煤炭、石灰岩、石膏、岩盐、白云岩、建筑砂石等资源勘查和地下水资源勘察。参与实施宁东煤田灵武-鸳鸯湖-积家井-马家滩-萌城矿区、横城矿区和宁南煤田王洼矿区煤炭资源勘查;参与实施吴忠市青龙山、中卫市石盖沟、同心县舍尔山、彭阳县新集等地区石灰岩勘查;参与实施中卫市下峡等地和中宁县峡峡沟等地水泥用石灰岩勘查;参与实施吴忠市青龙山等地化工石灰岩、冶镁白云岩勘查;参与实施盐池、中宁等地区石膏资源勘查;参与实施固原市北部川区、海原兴仁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和泾源县矿泉水勘察等工作(专栏4)

                专栏4     矿产资源勘查主要工作

序  号

  矿 种

         工作内容

资金来源

时 间

  1

   煤

灵武-鸳鸯湖-积家井-马家滩-萌城矿区、横城矿区外围煤炭资源勘查

财政资金

20222023

  2

   煤

王洼矿区煤炭资源勘查

财政资金

2021—2022

  3

   煤

中卫市深井、下流水地区煤炭资源勘查

财政资金

20232025

  4

白云岩

吴忠市青龙山东道梁南段石湾沟南冶镁白云岩普查

财政资金

20222025

  5

石膏矿

盐池县庙后头、王家场、八卦山、汪四滩等地石膏矿勘查

财政资金

20222023

  6

石膏矿

中宁县贺家口子、王家庄等地石膏矿勘查

财政资金

20222024

  7

石灰岩

中卫市石盖沟、同心县舍尔山、彭阳县新集等地石灰岩勘查

财政资金

2021—2025

  8

水泥灰岩

中卫市下峡、青圪塔;中宁县峡峡沟、黑疙瘩沟等地水泥灰岩勘查

财政资金

2021—2025

  9

化工灰岩

吴忠市青龙山、红寺堡区等地化工灰岩勘查

财政资金

2021—2025

10

地下水

固原市三营、头营,海原兴仁等地地下水勘察

财政资金

20222025

11

矿泉水

泾源县十里滩泉矿泉水勘察

财政资金

2021—2022

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程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生态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及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提升地质工作支撑自然资源中心工作的能力和助推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专栏5)

(一)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监测

根据先行区建设对生态地质的需求,围绕宁夏北部绿色发展区、中部防沙治沙区和南部水源涵养区的重大生态地质问题,开展生态地质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修复和保护方案。

主动服务宁夏生态遥感监测业务体系建设,有效集成、共享、分析各类监测数据,实现全覆盖、多专题、高效精准的强大监测、评估、辅助决策的遥感服务,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等决策提供对策建议,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二)碳储碳汇地质调查评价

开展宁夏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综合地质调查示范研究,获取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关键参数,评价宁夏地区CO2地质储存潜力及适宜性,初步摸清宁夏地区CO2地质储存空间家底,圈定适宜CO2地下封存的空间范围,为CO2地质封存工程选址提供地质依据。为宁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三)资源环境调查评价

继续实施沿黄生态经济带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效应调查评价,重点开展沿黄生态经济带、清水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详细调查评价,以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矿井水资源调查,查明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特征和利用现状,探索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结合地区经济及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论证水资源承载能力,提供水资源联合调蓄与开发利用建议。持续开展石嘴山和吴忠市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争取实施中卫和灵武市等重点地区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重点查明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和分布情况及对人居环境的影响。

               专栏5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要工作

序  号

类 别

       工作内容

资金来源

时 间

  1

生态地质调查

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地质调查示范

财政资金

20222030

  2

综合地质调查

石嘴山、灵武等地区1:5万综合地质调查

财政资金

20232030

  3

资源环境调查评价

沿黄生态经济带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效应调查评价(延续项目)

财政资金

20212023

  4

资源环境调查评价

石嘴山、吴忠、中卫、灵武等重点地区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

财政资金

20212024

  5

资源环境调查评价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调查、试验

财政资金

20222025

  6

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风险调查评价、专业监测点建设、隐患点工程治理

财政资金

2021—2025

  7

地质灾害调查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财政资金

2021—2025

  8

绿色矿业建设

绿色勘查示范建设

财政资金

2021—2025

  9

绿色矿业建设

绿色矿山第三方评估及遴选

财政资金

2021—2025

10

生态保护修复

闭坑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效应调查评价与动态监测

财政资金

2021—2025

11

生态保护修复

贺兰山、罗山、六盘山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

财政资金

2021—2025

(四)地质灾害调查

围绕自治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重点工作,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以县(区)为单位的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建设和关键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等工作。积极开展风险较高地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五)绿色矿业建设与生态保护修复

将绿色勘查工作贯穿地质勘查工作始终,积极参与自治区绿色勘查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修订工作;全力配合并参与全区绿色矿山建设及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技术培训,参与绿色矿山建设第三方评估。参与实施自然保护区外围及贺兰山、罗山、六盘山重点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改造工程,开展历史遗留矿山周边生态系统影响调查与动态监测,助力全区矿山环境和生态保护恢复治理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五、地质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能力、服务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地质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高分宁夏中心建设与推广应用(专栏6)

(一)地质信息化建设

围绕自治区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信息的需求,汇聚整合各类地质数据,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地质大数据平台,打造地质“一张图”“一张网”和“一个平台”,实现将“数据大”到“大数据”的转换,推进信息技术与地质业务的深度融合,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面丰富、智能高效的地质数据信息服务。

1.整合汇聚地质数据资源,建设地质信息资源库

加强宁夏地质资料馆公益职能落实,统筹推进宁夏地质行业原始资料、成果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的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地质数据加工整理和建库标准,整合全区地质数据资源,应用大数据技术,建设地质信息资源库。加快地质数据的数字化加工整理和数据库建设,建设地质“一张图”核心数据体系,推进地质数据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与自然资源“一张图”和大数据体系融合。

2.建设宁夏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应用大数据、云GIS、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集地质数据管理、地质业务服务、地质信息发布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地质数据采集、管理、发布、可视化展示等功能;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实现智能检索与服务,实现地质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完善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明确地质数据汇聚、更新、维护的机制体制,推进地质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和线上借阅使用,开展实物地质资料对外服务。

3.建设地质云省级节点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推进国家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地质云建设的部署要求,整合宁夏区域地质数据资源和行业应用,开发具有宁夏特色的地质专题产品,建设地质云省级节点,开发节点门户,部署节点在自治区政务云平台上线运行。实现省级节点与地调局主节点联通,与自治区政务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对接联通,定期更新发布数据,为地质行业和社会用户提供及时高效的宁夏地质信息服务。

4.开发专题应用系统

围绕自治区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数据信息的需求,依托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结合各类地质勘查项目,不断完善宁夏地下水资源环境信息系统、银川都市圈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等专题应用系统建设。开展银川平原地下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全区煤田测井资料集约化管理与应用技术研究、全区煤炭矿山抢险救援地质信息系统、物化探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等专题应用系统建设,以专业化平台提升地质服务能力,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提供地质技术支撑。

5.推进地质业务专网建设

加快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以政务云、自然资源云、地质云为外部接入点,打造混合云架构的地质“云平台”和地质业务“一张网”,与自然资源业务专网联通。建设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数据安全。

(二)高分宁夏中心建设与推广应用

围绕自治区各级政府部门科学管理与精准决策的需求,依托高分宁夏中心,不断提高高分宁夏中心遥感数据接收处理能力,扩大遥感数据分发服务和共享使用范围。应用“高分+”模式,开展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智慧水利、农情速报、应急救灾等领域的应用,推进高分遥感技术在全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1.加快自然资源宁夏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

开展自然资源宁夏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不断拓展高分卫星数据获取能力。聚集宁夏自然资源系统卫星遥感应用力量,完善卫星遥感应用软硬件支撑环境,统筹全区卫星影像数据资源,建设数据管理、产品生产、应用服务以及应用开发全流程能力。

2.加快高分卫星数据推广应用

协助制定高分卫星数据共享使用管理办法,推进全区高分卫星数据统筹管理和共享使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深化拓展国产卫星在自然资源、水利、应急、农业、环保、民政等行业领域的应用。依托高分宁夏中心和无人机创新团队,建设宁夏灾害应急技术服务中心。开展国产高分卫星县域综合应用技术支撑平台建设,延伸应用产业链和服务范围。

      专栏6  地质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主要工作部署

序 号

    工作内容

资金来源

时 间

  1

地质信息资源库建设

财政资金

20212023

  2

宁夏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财政资金

20212023

  3

地质云省级节点建设

财政资金

20212023

  4

专题应用系统开发

财政资金

20212035

  5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与运维

财政资金

2021—2025

  6

银川平原水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财政资金

2021—2025

  7

自然资源宁夏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

财政资金

2021—2025

  8

高分卫星数据推广应用

财政资金

20212035

  9

助力军民“三星”融合发展

财政资金

20212035

3.助力军民“三星”融合发展

以宁夏“通(钟子号卫星)、导(北斗卫星)、遥(高分卫星)”三个卫星中心为依托,探索建立三星融合产业发展基地,实现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授时、卫星通信与地面互联网的集成服务,满足军民用户的信息需求。

六、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工程

(一)地质科技创新研究

强化地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地质科普能力和地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专栏7)。

1.基础地质科学研究

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开展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以及对资源、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加强岩石、地层、构造等基础地质背景的认识,加强区域地质作用、成矿作用、地质环境及勘查新技术研究,为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环境研究、地质灾害评价提供基础理论,加强地质构造、活动断裂、地壳稳定、CO2储存地质条件、古生物化石等研究工作,增强地质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2.能源矿产调查研究

聚焦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等,开展煤层气、页岩油气、地热等清洁低碳能源调查及煤系伴生矿产资源研究,重点查明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制约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推动自治区低碳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3.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加强地质灾害、工程地质调查评价研究和对地观测等新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中的应用,提升服务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和能力。启动宁夏矿山钻探应急救援中心建设。

4.水文地质调查研究

开展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研究,重点加强沿黄生态经济带地下水循环过程、水生态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研究,加强地下水与湖泊湿地、地面沉降动态监测研究,加强水资源质量和生态效应研究等,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

5.生态地质技术研究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敏感区和脆弱区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重点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及演化趋势研究、生态修复及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恢复治理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研究,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和规划提供技术支撑,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6.土地质量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针对耕地质量评价和土壤污染防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异常元素及有机污染物的成因来源、迁移积累过程、循环转化机理研究,查明土壤质量变化原因,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为土地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7.地质数据成果转化应用

推进地质数据更新与应用研究,构建形成地质信息产品服务体系,研究和开发符合社会需求的地质专题信息产品,促进成果转化与应用,满足社会对地质信息产品的需求,全面提高地质工作现代化水平。

(二)地质科技创新平台及人才能力建设

1.地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建实建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宁夏数据与应用中心、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宁夏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应用中心、宁夏深部探测中心、宁夏地热能资源应用推广中心、宁夏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中心、宁夏重磁资料开发利用研究中心、黄河河道变迁—宁夏平罗野外基地、贺兰山苏峪口地层古生物—宁夏银川野外基地、青藏高原东北缘地质填图野外试验创新基地、宁夏水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积极打造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专栏7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工程主要工作

序号

      工作内容

资金来源

时 间

  1

宁夏露采石灰岩矿山生态地质环境因子影响机理及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财政资金

20212023

  2

宁南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综合遥感识别技术研究与示范

财政资金

20212023

  3

宁夏大柳树地区现今地应力环境及其对构造稳定性影响研究

财政资金

20212023

  4

基于自动机器学习的遥感自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

财政资金

20212023

  5

宁夏重要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调查研究

财政资金

2021—2025

  6

沿黄生态经济带地下水与生态环境保护效应调查研究

财政资金

2021—2025

  7

宁夏煤炭资源分质分级利用及煤系共伴生矿产资源潜力研究

财政资金

2021—2025

  8

宁夏观赏性地质旅游资源研究

财政资金

2021—2025

  9

城市地质调查示范研究

财政资金

2021—2025

  10

宁夏黄河流域深部构造及资源探测应用示范研究

财政资金

2021—2025

  11

多要素三维地质填图可行性研究

财政资金

2021—2025

  12

地方行业标准编制修订

财政资金

2021—2025

  13

持续建设各业务中心

财政资金

2021—2025

  14

完善创新团队建设

财政资金

20212035

  15

地质科普及地质文化发掘

财政资金

20212035

2.创新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以地质科技项目实施带动强化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高分遥感技术应用研发以及宁夏深部探测方法研究示范、旱区地下水文与生态效应等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支撑地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修订制定一批地方地质工作标准规范,推进地质工作标准化建设。重点培育清洁能源(煤层气、页岩油气、地热等)勘查开发利用、古生物调查研究等领域的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团队,柔性引进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实现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人才贡献率不断提升,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3.地质科普工作

加强宁夏地质博物馆、宁夏地质装备博物馆、宁夏地质资料馆等科普基地建设。创新地质科普形式,鼓励地质科普作品创作,不断提高地质科普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公众和社会的地质科学素养,丰富地质文化内涵,厚植地质底蕴。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对地质工作的领导

全面加强党对地质工作的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精心组织、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落实和完善具体工作措施,激励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确保地质工作规划落实落地

(二)探索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在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管理,积极探索公益性地质工作高效运行机制,持续加强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自治区其他相关厅局委办、各市县区有关部门及科研院校的业务联系,拓宽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实现地质工作与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工作的深度融合,持续提高地质工作的服务效能

(三)积极争取项目工作经费

加强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财政厅、科技厅等部门业务沟通,多渠道申请项目资金,力争将公益性地质调查经费列为本级财政经常性预算,保障公益性地质工作长效化、常态化,确保所规划的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确保规划的指导性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四)加强地质资料共享服务

强化地质资料共享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整合汇聚地质数据资源,完善地质资源信息库,打破“资料信息孤岛”,充分发挥地质数据资料作用,确保各项工作高效实施。

(五)加强规划落实监督考核

加强对规划工作任务及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及时掌握和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评估,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确保规划各项工作任务得到全面完成。


相关链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十四五”公益地质工作规划》图解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北京西路215号 联系方式:0951-2036628 邮编:750021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07号 备案号:宁ICP备16001097号-4 Copyright©2005-2012 Ningxia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