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地质局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十四五”公益地质工作规划(修订版)》的通知

索引号 640000043/2024-00103 文号 宁地发〔2024〕34号 生成日期 2024-05-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所属机构 自治区地质局 责任部门 局规划处
有效性 有效

局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十四五公益地质工作规划(修订版)》经局党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

    202452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

“十四五”公益地质工作规划修订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质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给山东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全体职工的回信精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决策部署,履行好自治区地质局公益事业职能职责,发挥好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为确保“十四五”公益地质规划符合实际,主要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十四五公益地质工作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修订部分内容,形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十四五”公益地质工作规划(修订)》。

一、形势与需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地质工作为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做出新贡献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实施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发挥我区矿产资源比较优势,强化优势矿产资源安全供给,推动自治区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全区煤炭、煤层气、地热、石膏、石灰岩等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和优势矿产资源的调查力度,提高全区矿产资源总体勘查程度,提升全区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全区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新宁夏,需要地质工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提供新支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担当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使命任务”“打造绿色生态宝地,是自治区三次党代会通过的重大决策部署。地质科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地表演化的科学,美丽新宁夏建设,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视角加强对资源环境变化规律的认识,提供地质方案。

实施创新战略,打造发展新动能,需要地质工作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创新已居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入人心。自治区地质局需要提升全局地质科技能力水平,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重塑不断增强地质业务核心能力持续提升地质工作科技含量和成效,用科技创新支撑和服务地质调查,更好发挥地质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

推进地质信息化,提升地质工作质效,需要加快地质工作数字化和智能化步伐。数字化发展,是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地质工作服务质量效益的重要保障。自治区地质局需要持续完善地质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持续提升高分宁夏中心数据应用服务水平,提高地质成果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地质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十三次党代会及历次全会决策部署,围绕《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等相关工作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精心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立足公益性地质职能职责,全力保障矿产资源安全,大力支撑生态环境保护,精心服务自然资源中心工作,不断提升全局地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等核心能力,为能源资源安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作出新贡献,奋力书写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需求导向,突出目标引领。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资源安全、生态文明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民生福祉改善等重大需求,着力解决事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地质瓶颈问题,提高地质工作服务质量。

2.坚持统筹推进,突出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传统地质工作与新兴地质工作,立足公益性地质职能定位,主动服务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自然资源管理,重点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开展相关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工作。

3.坚持创新驱动,突出能力建设。用科技创新支撑公益地质调(勘)查,实现地质调(勘)查与科技创新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地质工作的科研属性,加强地质调(勘)查研究工作的科技投入,构建地质调(勘)查、地质科研等要素的合理配置,提升地质调(勘)查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

4.坚持信息共享,突出服务功能。持续整合各类地学数据,建立数据加工、汇聚管理和共享服务的技术支撑体系,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地质数据平台建设,打造智能化地质业务管理系统,向数据信息化、服务多元化转变,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面丰富、智能高效的地质数据信息服务。

(三)主要目标

主要从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调查勘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地质科技与人才建设地质信息化建设方面2021-2025年工作,并展望到2035年。

1.“十四五”预期目标

1)基础地质调查。争取实施1:5万区域地质调查重力测量等工作完成银川城市地质调查,建立地下不同深度空间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初步评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地下空间资源利用潜力;开展自治区优质特色农业产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争取实施项目1-2个;开展自治区重点地区旅游地质资源调查,争取实施项目1-2个。

2)矿产资源调查勘查。开展全区优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争取实施项目1个;开展石膏、石灰岩等自治区优势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实施石膏、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勘查项目6-12项;实施自治区二类、三类矿产资源调查;开展煤炭、煤层气、页岩(油)气、油页岩等能源资源调查勘查,实施煤炭勘查项目8-10个,实施煤层气资源调查项目1-2个,提交煤层气矿产地1处,实施页岩气资源调查项目1个,提交找矿前景区1-3处,实施油页岩调查与资源潜力评价项目1个,提交找矿前景区1-3处;参与全区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实施项目1-2个。

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续实施沿黄生态经济带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效应调查评价;开展黄河流域(宁夏段)生态地质调查与综合评价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争取实施项目2-3个;开展宁夏重点地区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实施项目2-3个;探索性开展碳储碳汇地质调查评价,争取实施项目1-2个;参与全区地质灾害调查、绿色矿山建设及三山重点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修复改造工程,实施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隐患排查等项目5-8个,完成固原、吴忠、中卫、银川市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年度排查工作,实施绿色矿山遴选第三方评估项目2-5,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修复项目2-4个。

4)地质科技与人才建设。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团队等科研基础平台建设持续加强,地质基础研究水平逐年提高,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优化。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及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科研成果质量水平及推广应用效果进一步显现,地质科普水平不断提高。每年开展地质科研项目5-10个。

5)地质信息化建设。持续建设地质信息资源库,实现全局地质资料的数字化汇交、存储、借阅等统一管理;完善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推进各专业应用系统建设开发,完善地质云宁夏省级节点,逐步实现地质数据信息在地质云宁夏门户的公开发布与服务,并定期更新;不断提升高分宁夏中心服务能力,拓展应用服务领域,实现高分卫星数据年度覆盖全区2-4次,数据处理能力达到200/天,高分卫星应用实现全区主要行业部门覆盖,重点区域高分应用示范有成效。

2.2035年预期目标

继续实施1:5区域(综合)地质调查工作,开展重点地区较大比例尺图幅综合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全面融入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及安全保障体系中,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全力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态地质和资源环境调查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支撑。全区地下空间资源调查程度显著提升。生态遥感监测水平全面提高。地质科技创新、科普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基础地质与矿产资源保障工程

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调查,重点实施优势矿产资源勘查,不断提升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水平。

(一)基础地质调查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需要,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区域重力调查、城市地质调查(地下空间与资源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和旅游地质资源调查等工作。

1.区域地质调查

实施1:5万区域地质调查,重点开展流域内区域成矿背景、新构造(断裂)活动、新生界及基底地层特征、隐伏地质体等特征调查,为地质找矿选区、重点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供地质依据。

2.城市地质调查

持续开展银川市城市地质调查,完善城市地质空间、资源环境、地质灾害等要素调查内容,不断提升对银川市等重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环境和地质灾害隐患的认知程度,整合城市地质数据,探索建立动态更新的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平台,形成基础性综合地质框架数据体系,为城镇化建设管理和区域重大工程建设提供服务。

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

持续开展银川平原重点农业产业区1:5万或较大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对富硒区土地质量进行等级划分,圈定适宜富硒农作物种植开发的耕地范围,并进一步探索研究不同土地类型调查成果的应用路径持续探索不同地质背景名、特、优农产品与地球化学元素关系,研究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为生态农业和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服务。

4.旅游地质调查

围绕自治区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开展重点地区旅游地质景观资源和地质遗迹资源调查,挖掘旅游地质资源内涵,力争新发现一批优质旅游地质资源,持续提升旅游资源科学价值。深入研究具有特殊保护价值和科普价值的岩石、矿物及地质现象,积极参与地质公园、地质文化村建设,塞上江南黄河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地质支撑。

(二)矿产资源调查

开展全区优势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实施煤炭、煤层气、地热、页岩(油)气等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资源调查。

(三)矿产资源勘查

围绕自治区矿产资源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煤炭、石灰岩、石膏、建筑砂石等资源勘查。积极参与煤炭资源勘查工作,保障煤炭资源积极争取开展石灰岩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查明化工、水泥用灰岩资源量,为化工业提供资源保障积极争取参与石膏资源勘查工作,为我区石膏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积极参与建筑砂石料资源勘查工作,进一步保障建筑业的发展

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程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生态环境地质和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及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提升地质工作支撑自然资源中心工作的能力和助推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

(一)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监测

根据先行区建设对生态地质的需求,围绕宁夏北部绿色发展区、中部防沙治沙区和南部水源涵养区的重大生态地质问题,开展生态地质调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修复和保护方案。

主动服务宁夏生态遥感监测业务体系建设,有效集成、共享、分析各类监测数据,实现全覆盖、多专题、高效精准的监测、评估、辅助决策的遥感服务,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等决策提供对策建议,助力生态环境保护精细化、信息化管理。

(二)碳储碳汇地质调查评价

开展宁夏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综合地质调查示范研究,获取CO2地质储存潜力与适宜性评价关键参数,评价宁夏地区CO2地质储存潜力及适宜性,初步摸清宁夏地区CO2地质储存空间家底,圈定适宜CO2地下封存的空间范围,为CO2地质封存工程选址提供地质依据。为宁夏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三)资源环境调查评价

继续实施沿黄生态经济带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效应调查评价,查明地下水、地表水资源特征和利用现状,探索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结合地区经济及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论证水资源承载能力,提供水资源联合调蓄与开发利用建议。

(四)地质灾害调查

围绕自治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重点工作,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以县(区)为单位的地质灾害风险调查,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五)绿色矿业建设与生态保护修复

将绿色勘查工作贯穿地质勘查工作始终,全力配合并参与全区绿色矿山建设及相关技术服务工作;积极参与绿色矿山建设遴选第三方评估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技术培训;积极参与实施自然保护区外围及重点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改造工程,开展历史遗留矿山周边生态系统影响调查与动态监测,助力全区矿山环境和生态保护恢复治理工作目标全面完成。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工程

(一)地质科技创新研究

强化地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地质科普能力和地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

1.基础地质科学研究

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加强岩石、地层、构造等基础地质背景研究;重点开展区域成矿作用、地质环境及勘查新技术研究,为资源调查评价、地质环境研究、地质灾害评价提供基础加强地质构造、活动断裂、CO2储存地质条件、古生物化石等研究工作,增强地质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2.能源矿产调查研究

聚焦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等,开展煤炭原位地下气化、富油煤赋存规律及利用、煤系伴生矿产资源及煤基石墨烯制备研究,助力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深化金属矿产成矿规律及潜力研究,推进遥感、物探等技术在找矿中的应用;积极开展煤层气、页岩油气、地热等清洁低碳能源形成的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制约突破的关键地质问题调查研究,推动自治区低碳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3.地质灾害防治研究

加强地质灾害、工程地质问题调查研究和对地观测等新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中的应用,提升服务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和能力。启动宁夏矿山钻探应急救援中心建设。

4.水文地质调查研究

开展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研究,重点加强沿黄生态经济带地下水循环过程、水生态保护、水环境形成机制和水污染修复等基础及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地下水与湖泊湿地、矿井开采对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等生态效应研究,加强地表水形成、演变及水环境健康诊断关键技术研究,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利用效率。

5.生态地质技术研究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开展重点生态功能区、敏感区和脆弱区生态地质调查研究,重点加强宁南部分地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诊断与识别、生态治理精细化监管技术研究示范及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示范,为国土空间保护规划提供技术支撑,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6.土地质量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围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针对耕地质量评价和土壤污染防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异常元素及污染物的成因来源、迁移积累过程、循环转化机理研究,查明土壤质量变化原因,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为土地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7.地质数据成果转化应用

推进地质数据更新与应用研究,构建形成地质信息产品服务体系,研究和开发符合社会需求的地质专题信息产品,促进成果转化与应用,满足社会对地质信息产品的需求,全面提高地质工作现代化水平。

(二)地质科技创新平台及人才能力建设

1.地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建实建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宁夏数据与应用中心、中国-阿拉伯国家地学合作研究中心、宁夏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应用中心、宁夏深部探测中心、宁夏地热能资源应用推广中心、宁夏CO2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中心、宁夏重磁资料开发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宁夏水与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积极打造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

2.创新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

以地质科技项目实施促进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高分遥感技术应用研发以及宁夏深部探测方法研究示范等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支撑地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修订制定一批地方标准规范,推进地质工作标准化建设。重点培育非常规天然气勘查开发、古生物调查研究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团队,柔性引进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加快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实现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人才贡献率不断提升,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3.地质科普工作

加强宁夏地质博物馆、宁夏地质资料馆等科普基地建设。创新地质科普形式,鼓励地质科普作品创作,不断提高地质科普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公众和社会的地质科学素养,丰富地质文化内涵,厚植地质底蕴。

、地质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能力、服务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地质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高分宁夏中心建设与推广应用。

(一)地质信息化建设

围绕自治区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信息的需求,汇聚整合各类地质数据,建设地质数据平台,打造地质一张图”“一张网一个平台,实现将数据大大数据的转换,推进信息技术与地质业务的深度融合,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面丰富、智能高效的地质数据信息服务。

1.整合汇聚地质数据资源,建设地质信息资源库

加强宁夏地质资料馆公益职能落实,统筹推进宁夏地质行业原始资料、成果资料和实物地质资料的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地质数据加工整理和建库标准,整合全区地质数据,建设地质信息资源库。加快地质数据的数字化加工整理和数据库建设,建设地质一张图核心数据体系,推进地质数据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

2.建设宁夏地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应用大数据、云GIS、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集地质数据管理、地质业务服务、地质信息发布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地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地质数据采集、管理、发布、可视化展示等功能;在数据分析基础上实现检索与服务,实现地质数据资源的共享共用。完善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明确地质数据汇聚、更新、维护的机制体制,推进地质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和线上借阅使用,开展实物地质资料对外服务。

3.建设地质云宁夏省级节点

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关于推进国家地质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地质云建设的部署要求,整合宁夏区域地质数据资源和行业应用,开发具有宁夏特色的地质专题产品,建设地质云宁夏省级节点,开发节点门户,部署节点在自治区政务云平台上线运行。实现省级节点与地调局主节点联通,定期更新发布数据,为地质行业和社会用户提供及时高效的宁夏地质信息服务。

4.开发专题应用系统

围绕自治区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数据信息的需求,依托地质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结合各类地质勘查项目,不断完善宁夏地下水资源环境信息系统、银川都市圈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等专题应用系统建设。开展全区煤田测井资料集约化管理与应用技术研究、全区煤炭矿山抢险救援地质信息系统、物化探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等专题应用系统建设,以专业化平台提升地质服务能力,为政府部门和社会提供地质技术支撑。

5.推进地质业务专网建设

加快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以政务云、自然资源云、地质云为外部接入点,打造混合云架构的地质云平台和地质业务一张网,与自然资源业务专网联通。建设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数据安全。

(二)高分宁夏中心建设与推广应用

围绕自治区各级政府部门科学管理与精准决策的需求,依托高分宁夏中心,不断提高高分宁夏中心遥感数据接收处理能力,扩大遥感数据分发服务和共享使用范围。应用高分+”模式,开展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资源节约利用等领域的应用,推进高分遥感技术在全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1.协助自然资源宁夏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设

协助宁夏自然资源厅建设自然资源宁夏卫星应用技术中心,根据工作安排,配合完成中心申报及考核评估工作。

2.加快高分卫星数据推广应用

制定高分卫星数据共享使用管理办法,推进全区高分卫星数据统筹管理和共享使用,提高数据利用效率。拓展国产卫星在自然资源、水利、应急、农业、环保等行业领域的应用。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局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强十四五规划实施工作的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行职能职责,精心组织积极协调各方资源,落实和完善具体工作措施,激励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确保地质工作规划落实落地。

(二)探索建立公益地质工作运行机制

立足我区实际积极探索公益地质工作高效运行机制力争公益地质调查工作得到长效化、常态化的保障。地质工作服务方式,持续提高工作服务水平

(三)加强地质科技人才创新能力建设

以用好用活现有人才为重点,推进人才-项目-平台建设,在不断提升地质科技创新团队等科研平台总体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创新团队科技人才个体的创新能力。落实好科技奖励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突出团队的奖励力度,规范人才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进一步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

(四)加强地质资料共享和成果信息集成

强化地质资料共享服务管理工作,进一步整合汇聚地质数据资源,完善地质资源信息库,充分发挥地质数据资料作用。加强地质成果资料信息集成建设,深入挖掘地质资料信息潜力,推动地质成果转化,多快好省地提升地质工作服务质效。

(五)加强规划落实监督考核

加强对规划工作任务及指标完成情况的监督和考核,及时掌握和分析规划实施情况,对规划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评估,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确保规划各项工作任务得到全面完成。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局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北京西路215号 联系方式:0951-2036628 邮编:750021

宁公网安备 64010502000107号 备案号:宁ICP备16001097号-4 Copyright©2005-2012 Ningxia All Right Reserved